一块小小的电话手表K线猎手,因为当事人的疏忽导致丢失, 结果动用各方力量追踪查找,且由2名环卫工,高温下在8吨垃圾中翻找4小时,终于找到。
结果是好的,可这件事却引发了广泛质疑,它到底值不值?
恐怕当地文旅和卢女士本人也没有想到, 他们原以为的“正能量”“暖新闻”,却将他们双双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那么这件事为何引发质疑?各方对此又是如何回应的?
事情得从 7 月 1 日说起,深圳的卢女士带着孩子坐高铁从太原去大同。
展开剩余90%路上孩子把一块 1200 块钱的电话手表忘在了高铁上,还 不小心跟垃圾一起装进了袋子里,下车的时候就这么把手表连同垃圾一起丢掉了。
等卢女士发现手表不见了,赶紧联系了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,民警通过手表定位确认东西还在高铁站范围内。
但当时卢女士一行赶时间要继续赶路, 想着一块手表而已,就先放弃了寻找,继续行程了。
可到了第二天,卢女士越想越觉得可惜,毕竟手表里有孩子的学习资料,还能定位孩子位置, 于是就打了 12315 热线向大同市城管局求助。
通过手表定位显示,这时候手表已经被当成垃圾运到了垃圾中转站的挤压箱里。
城管局接到求助后,马上协调了环卫公司开启了一场“兴师动众”的寻找。
为了这一块小小的手表K线猎手,环卫公司专门把刚收运的 8 吨垃圾全都卸到了空地上。
两名环卫工师傅顶着 40 度的高温,从下午 1 点一直到傍晚,徒手在垃圾堆里翻找了 4 个小时。
那场景,想想都让人难受,这么高的气温下,垃圾发酵产生的酸臭味扑鼻而来,周围全是苍蝇和蚊子。
而师傅们就要在这种恶臭的环境下,仔细扒拉着各种生活垃圾,就为了找一块可能早就被压坏的手表。
好在最后真的找到了,手表被交还到了卢女士手上。
这事很快被山西当地媒体报道出来, 大同的媒体更是把它包装成了 “暖心故事”,说这体现了当地的服务态度。
卢女士也拍了个感谢视频,视频里她笑着说 “暖心大同,太感谢了”。
可细心的网友发现, 视频里从头到尾都没提过那两位环卫工的名字,更没说他们是怎么辛苦找到手表的。
卢女士满面笑容的样子, 在网友看来就像是 “得意洋洋”,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给别人添了多大麻烦。
这种 "轻描淡写" 的感谢姿态,很快引发网友不满。
有人说:“40 度的高温啊,让人家在 8 吨垃圾里翻 4 个小时,就拍个视频说句感谢就完了?”
还有人算了笔账:“一块 1200 的手表,动用了这么多公共资源,这到底值不值?”
更有人尖锐地指出:“ 手表是卢女士的,功劳是领导的,汗水是环卫工的,这哪是什么暖心故事,分明是资源浪费。”
面对争议,卢女士后来解释说, 她当时给环卫工发了红包表示感谢,但被师傅们婉拒了。
可网友们并不买账,觉得口头感谢和红包远远抵不上环卫工在高温恶臭中付出的辛苦。
而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的回应更让网友怒火中烧。
他在通报中说道:“做啥是值,做啥不值?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,不要把它放得太高,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。”
他在通报中说道:“做啥是值,做啥不值?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,不要把它放得太高,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。”
这番看似有理的发言, 却忽略了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边界,也未提及对环卫工人的额外补偿。
有网友反驳:“老百姓的需求也分轻重缓急吧?要是谁丢了点小东西都要动用这么多人力物力去找,那环卫工不用干别的了,整天就围着垃圾堆转?”
还有人说:“领导说得轻巧,站在阴凉地里说‘该做的事’,可真正在太阳底下翻垃圾的又不是他。”
更有人担心,这种做法会助长依赖公共资源的风气,以后大家丢了东西都想着找政府帮忙,不管代价多大。
其实网友们不是反对帮群众解决问题,而是觉得做事得有个度,得考虑成本和效率。
环卫工的工作已经够辛苦了,高温天气下本就该注意防暑降温,却要为了一块手表在垃圾堆里暴晒 4 小时,这确实让人看着心疼。
如果是贵重物品或者有重要证件,花功夫寻找还能理解。
可一块 1200 元的电话手表,是否值得让两个人付出这么大的代价?
是否有更合理的方式既能帮忙寻找,又不浪费公共资源?
这事也提醒我们,遇到问题寻求帮助是应该的,但也要多体谅别人的辛苦,不能觉得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。
而相关部门在提供帮助时,也该权衡一下成本和收益,别让 “暖心服务” 变成了 “资源浪费”。
毕竟真正的暖心,是既帮群众解决了问题,又不亏待那些默默付出的劳动者。
大家觉得这事到底值不值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的内容和图片,均来源于机构官网、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,如有侵权、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,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
免责声明:该文章的内容和图片,均来源于机构官网、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,如有侵权、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,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
发布于:吉林省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